报告类—— 以“产权制度、工程经济、企业文化”三维结构组合 推动企业资本、成本、人本全面发展
山西天星能源产业集团(以下简称“天星集团”),是集能源产业、高新技术、商业贸易、物流运输、房地产开发、现代农业、资本投资七大板块于一体,多元化发展的规模以上股份制民营企业。集团旗下20多个经济实体企业,员工3400余人,年销售收入近30亿元,是灵石县和晋中市龙头企业之一。集团以“PEC管理模型”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统领,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规范,全面发展,搭建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运营架构,以党委为统领的党工青妇组织。多年来,集团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家评为“全国诚信企业”、“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山西省民营企业50强”、“山西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企业”,连续14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多次被晋中市委市政府评为明星企业、模范企业和最具社会责任优秀企业;被灵石县委、县政府评为功勋企业、转型发展先进企业等。2008年,集团应用的“PEC管理模型”成果被中国企业创新成果案例评审委员会评为“2008年中国企业创新成果优秀案例”,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授予天星集团“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荣誉称号。
一、天星集团实施“PEC管理模型”的背景。
1998年,天星集团的前身灵石县焦炭运销公司经政府批准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由公司176名职工共同出资588万元买断企业产权,组建了山西天星能源产业有限公司。改制后的天星公司完全实现自主经营,焕发出极大的生机和活力,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短短几年间企业净资产增值十倍以上,产品规模翻了几十番。低成本扩张和高频率滚动,激发了企业产业结构的急骤变化,产业集群的发育和拓展,使人力资本的需求与日俱增。虽已整体改制但操作并不规范,公司逐步暴露出了体制和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一是改革不到位,没有建立其规范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二是治理不规范,企业法人治理职能界限混淆,法人治理结构也被“一元化”的“人治”模式取代;三是管理无规则,三会一层形同虚设,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混淆;四是工作队伍不整齐,公司机关一直是三个机构十来个人,支持性职能机构与经营性业务单元的职责混淆。企业发展遇到体制的瓶颈制约和管理失范的直接冲击,因此,公司不得不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和战略管理转型上另辟蹊径。
面对良好的产业发展机遇和管理体制的严峻问题,摆在企业领导面前的无非两条路:要么痛下决心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成功地实施战略管理转型,使企业突破瓶颈制约,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要么得过且过、维持现状、误失良机,企业由此可能走向衰退。面对事关企业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天星公司高层权衡再三,认为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集群式产业发展格局和集团化运营机制,是实现企业管理转型的唯一出路。
2005年初,天星公司邀请晋中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组,对公司产业发展思路、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及企业发展愿景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诊断和策划,并决定导入《PEC管理模型》,以“产权制度、工程经济、企业文化”三维战略管理作为切入点,在全面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突破旧格局,导入新机制。
二、“PEC管理模型”基本内涵。
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通过产权制度(P)、工程经济(E)、企业文化(C)三个管理维度的链接、融合和强化,并以其系统和环境间成功的交互激发作用,推动企业的管理变革。这一管理模型立足于企业有限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持续开发和无限次利用,强调管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艺术和管理哲学的有机融合,注重管理实践探索和方法论创新,具有鲜活的现代管理思维和显著的方法论意义。“PEC管理模型”,从企业文化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与转换效率、管理组织环境与人文精神这三个要害,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选择在产权制度、工程经济、企业文化三个管理维度的链接、融合和强化上,从而使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面面相连,企业运营的决策、执行、监督环环相扣。为企业管理型构了三个基本关系,即:以资本运营为核心,通过资本产权的委托——代理方式,建立起以纵向分权为特征的财产责任关系;以成本控制为核心,通过经营管理的授权——监督方式,建立起以横向分权为特征的职权限定关系;以人本激励为核心,通过责任主体间的信任——控制方式,建立起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特征的协调联动关系。这种对经济转型期企业管理秩序的重构和行为机制的诱导,对企业管理变革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三、天星集团实施“PEC管理模型”的主要做法。
管理的变革是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管理规则的确定是对一种秩序的型构和维护。天星集团应用PEC管理模型,对在管理实践中确立的产权制度运行、工程经济管理和企业文化整合的三维管理范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贯彻落实。
(一)全面导入PEC管理机制,走上了现代化管理的快车道。
2005年天星集团结合自身管理现状及企业发展前景,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造、工程经济提升和企业文化嬗变。
1、规范投资行为,理顺股东关系。
首先以职工委托投资的方式取代了过渡期的合股基金会,并确立了个人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11个出资人为法定注册股东,将142个职工小额出资人的分散投资,分别委托给11名法定注册股东,并由工会制定了《职工委托投资管理办法》,组织代理让让人与委托人签署了《委托投资协议书》,明确了代理人与委托人的权利义务,规范了职工自热人投资行为,规范了职工自然人投资行为,也理顺了出资人与法定股东的关系,结束了长期以来职工投资行为不规范、股东关系不协调的问题。
2、运用分配杠杆,激发创富热情。
在规范职工投资行为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了近三年来的受益分配制度,并由股东会决定,实行净资产溢价升值配股。以1:3.674的比例为全体股东配送新股4000万元,这一决策经股东会通过并贯彻执行,股东对产权制度的统摄机制和行权方式有了新的认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股东和员工的创富热情,而且为公司成功走出资本运营之路奠定了基础。
3、整合资本优势,组建企业集团。
2008年6月14日,公司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净资产溢价配股和增资扩股基础上,组建了山西天星能源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5个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和两个协作企业作为集团的成员企业,分别构建了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协作层;成员企业的法人代表组成了集团的议事机构“董事局”,完成了集团化运营的组织机构再造;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了董事会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财务资产部、审计监察部、经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10多个职能服务管理机构;按照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思路,建立了煤炭事业部、焦煤事业部、物流事业部、商贸事业部等发展部门,形成了集团高效快捷的运营机制和分工协作体系;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组及相关办事机构,制定了企业文化实施方案,并用制度安排的方式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专项管理。这次改革,集团以产权制度、工程经济和企业文化的三维战略管理作为切入点,在全面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突破旧格局,形成了新机制,理顺了股东关系、完善了组织制度、创新了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管理革命和战略转型。
(二)PEC管理模型与实际发展相结合,产生了天星独特“一五六”工程体系,推动企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从2008年组建集团公司起到现在,天星集团的发展进入了《PEC管理模型》的现代管理的快车道。在实践中创造了以“三本治理”为核心,实现了企业从人治到法治的变革,让企业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之路。其间出台了《山西天能源产业集团“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山西天能源产业集团“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和《“一五六”工程方案》等重要文件,使集团的发展有了纲领性的指引。“一五六”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以“财产责任”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以“责任主体”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以“经济绩效”为核心的现代企管理制度。
“一五六”工程是天星集团全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天星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长青将三十多年的生产经营经验与“三本治理”的原则相结合,为完善产权制度、工程经济和企业文化的三维战略管理,形成的独有的实用性方法。“一五六”工程不仅推动完成了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也在继续推动着集团的“十三五”规划的实施。
“一”即抓好一项制度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是要满足规范性与激励性,达到人、财、物有原则,产、供、销有规则,主要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三方面完善制度建设。重点是要在产权制度的创新上做文章,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强化激励措施,焕发企业活力;以“天星集团母子公司管控章程”为基础纲领,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则,加强运行有序,监管得力。
“五”即实施五大强企工程。即:产业发展工程、人才建设工程、文化塑造工程、党建思想工程、信息服务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是中心工程,天星集团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以产业优化与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创造效益为目标,谋篇布局图跨越。人才建设工程是核心工程,坚持人才是企业核心资源的理念,以人才建设为核心,以建设人才梯队为目标,用感情留住高端人才,用薪酬感化特色人才,用激励培育实用型人才,紧紧抓住人才建设,为经济文化等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塑造工程是民心工程,坚持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造绿色财富、建设幸福企业”为目标,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同心同德,上下同欲,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党建思想工程是政治工程,是引领工程,把党员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去认识和定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信息服务工程是慧心工程,坚持信息是智慧源泉的理念,把企业内外的相关信息经过收集、整理、汇总、分析,为企业日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企业的智慧,保证决策效率,同时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管理工具,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
“六”即推进六大基础管理办法。即:薪酬激励管理办法、预算编审管理办法、审计监察管理办法、流程秩序管理办法、资本经营管理办法、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薪酬激励管理办法,创新分配制度,规范薪酬管理,优化薪酬结构,增强薪酬激励,改善工作业绩,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办法留住“人才”,淘汰庸才。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加强对员工工作方向与目标的引导,以薪酬管理为基础,配套实施绩效管理,提高工作成效,更好的发挥薪酬的激励效应。审计监测管理办法,强化集团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以财务审计与流程监察为基本手段,规范管理、促进水平、营造和谐,同时,加强各企业自身监督机制的建立,形成自我免疫系统。流程秩序管理办法,加强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建设和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流程建设,合理设计流程环节,通过流程环节的相互制衡,形成制度控制系统,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规范操作;预算编审管理办法,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营的目标性、系统性与计划性,杜绝盲目经营与无序管理;资本经营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筹划管理,科学理财,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控制财务风险。
近十年来,天星集团通过对《PEC管理模型》的创造性应用,使企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的天星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集能源产业、商业贸易、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高新技术、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七大板块为一体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旗下有22个单体企业,员工 3000余人,总资产3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年实现利税超亿元。主要产能有原煤200万吨,焦炭250万吨,洗选精煤300万吨的能力,同时建有南同蒲线最大的煤焦物流集运公司,年发运能力500万吨,被铁道部核定为战略装车点。天星集团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科学管理,将三维管理模型与三本治理结构很好的运用到企业实践中。
(三)抓住企业文化之魂,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发展不竭的源动力,天星集团董事长王长青作为天星创始人和掌舵者,在带领企业的巨轮劈波斩浪、顽强拼搏,不断驶向新航程的过程中,一直把提升企业文化作为立企之本。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天星集团已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有所作为、追求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强企报国、履责利民、勇于担当、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理念,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下,天星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路。
1、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思想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作为天星集团党委书记,王长青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集团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党组织体系建设,树立党在企业的核心领导地位,积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立足企业实际,本着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宗旨,积极探索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建立了高效运行的党建工作机制。近年来,集团党委坚持把党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统一起来,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以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推进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以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己任,推进文明和谐创建工作持续有效扎实开展;将“四信”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的建设增信心、强核心、聚民心,促进了企业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2、创新发展理念,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统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天星集团在40多年的艰苦创业、创新发展、改革扩张、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集团的经营理念已实现了由追求企业利润到追求企业全面进步转变;从追求企业全面发展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转变。天星集团把“创造绿色财富,建设幸福企业”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通过转型、跨越的重大举措,创造低碳、环保的绿色财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人民、为社会办实事、办善事、办好事,为员工创造更大的幸福,这是集团最根本的文化理念和战略思路。
责任是天星人的使命,天星人在发展中坚持把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始终贯穿在企业的担当过程中,体现了天星人的价值情怀,天星在发展中不断与社会与人民高度融合,建立起了“强企报国、履责利民”的使命价值文化,这是天星文化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法宝。天星集团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是坚持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在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发展不忘社会,致富不忘人民,以强烈的社会责任为己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感恩回报社会,为推动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今天我们把“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受社会尊重的企业,不是看你有多少钱,积累了多大财富,而是看你为社会做了多少事,帮了多少人,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作为界定衡量自己担当责任的标尺。因此,天星人今天的财富观始终认为“一位高尚而有远见的企业家不应该把财富当做自己的私产,而应该让它成为社会的财富,我们只是财富的经营者,是社会对我们的信任,把这些财富委托给我们,让我们经营得更好,让我们将财富分配给社会最需要的地方,让财富为社会服务。”因为我们始终认为,企业发展了就应该回馈社会,只有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惠及于社会,这就是我们企业家做企业的目的所在,也就是我们创造的不同于别人的具有天星特色的价值观文化。也只有脚踏实地的担当,付诸于行动,我们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反过来只有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责任,才能让企业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因此,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持续发展强企固本的根本出路,这是企业家高尚的境界。天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主动承担建设了为县城居民供气供热的惠民项目,在焦化行业市场低迷、价格下跌,即使公司面临经营性亏损的困境中,公司仍然提出了“以气定产”的经营策略,确保居民生活用气; 1995年至2000年,一批企业频临倒闭,企业难以维持,下岗职工堵政府大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顾全大局,并购了乡镇煤运公司、新型建材厂、鞋帽厂为500余名员工安排了工作,为灵石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2011年在落实省政府对煤炭企业的整合中,公司出巨资实施搬迁移民两个自然村,为近1000名村民建设了新村,为推进我县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为了解决我县伤残人员的生活,在各级残联的支持下,帮助56名残疾人员解决了就业、生活、福利等,为我县的残疾事业做出了贡献;公司从2008年开始为帮助贫困学生圆他们的大学梦,建立了“金秋助学”扶助基金累计已达500多万元,特别是在国家发生汶川大地震、南方冰雪灾害,以及慰问老区三老人员事业中,公司将力量延伸到国家需要的地方,为社会和谐尽责尽力。天星集团关注民生事业、社会公益事业有口皆碑,比比皆是,即到目前为晋中市、灵石县的新农村建设、捐资助学、贫困救助、老年事业、文化事业、环保事业、光彩事业、产业扶贫事业累计已达8000余万元,受到了社会的赞誉。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晋中市委市政府、灵石县委县政府评为“最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美誉,应该是对天星企业价值观文化的认可和贡献的充分肯定,天星人也倍感为社会的功德由衷欣慰。
3、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保持企业发展活力。
关爱员工,善待员工,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是天星集团以人为本、文化兴企的又一显著特点。天星集团领导在每年“七一”、春节等节日,都对老党员和困难员工进行慰问,并为每位员工准备丰富的礼品,集团党委和工会还制定了一系列关爱员工的政策:员工子女和困难学子,集团都给予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员工生活困难,公司将给与补助金或其它形式帮助,员工生病住院,工会均将派人进行探望慰问等等;公司与所有员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明确岗位职位、岗位级次及薪酬待遇,并按时发放月工资,这让员工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保障,也使员工在心理上得到了尊重,根据国家政策公司为所有员工按时足额地缴纳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费用,让员工能够安心、舒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集团党委、工会和人力资源部,每年制定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各部门、各子公司都制定年度月度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通过培训,提高了员工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集团上下形成了 “关心政治,学习文化,苦练技术”的良好风气和“爱祖国、爱企业、爱岗位、爱家庭”的文明风尚。爱惜人才,培养人才,是天星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集团公司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德才并重,优胜劣汰,让有才有志者在企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人才机制有三条原则:一是公开竞聘,任人唯贤;二是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现在企业200多个管理人员和近100个中高级管理人员,有80%是在发展过程中陆续引进的,而且基本能做到人事相宜,同时,重视从企业基层培养人才,近年来已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员工从一线员工被提拔到了管理岗位。良好的用人环境和机制,提升了员工的能力素养和推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把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放在同一个平台,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得以有效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员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4、创新企业文化形式,活跃员工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贯彻企业文化理念。
近年来,天星集团在创新企业文化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把工作重心放在“五个一”——出一本书,谱一首歌,出一本画册,编一本企业志,出一部电视剧,倾力打造集团的精品文化产品;集团创办了《今日天星》内部报纸和集团信息网站,每月定期报道集团大事和各子公司的动态消息、宣传集团的战略思路和发展理念,使员工通过阅读了解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增强了自豪感和工作动力;《今日天星》文艺副刊《文苑星光》已成为员工提高素养、展示才华的园地,大量刋发员工创作的传达天星文化理念、反映员工生活的诗歌、散文、随笔、文化小品等类文稿,这样既活跃了员工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又培养了通讯员和员工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强化了报纸的贴近性和可读性 ;集团举办了《天星人》歌曲发布推广仪式暨歌咏大赛,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点燃了大家“创造绿色财富、创造幸福天星”的奋斗激情;每年举办职工运动会,员工在各类运动项目真实演绎了“协同、创新、卓越”的精神,让广大职工在快乐中体会到拼搏奋进的精神力量;集团创建了中老年合唱团,合唱团排练的歌舞节目多次在市、县文艺比赛和汇演中获奖,对外宣传了集团的良好文化形象;每年开展多次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员工文娱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并多次出资赞助“晋中市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和灵石县春晚等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是全体员工战胜困难、提升素养、规范行为、转变观念、勇于开拓的动力,是推动企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集团每年坚持开展的一系列企业文化活动,不仅让广大员工深深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员工为实现“天星梦”而奋斗的豪情。
这些年,天星集团在公益、文化、企业发展理论和员工价值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构建企业价值体系,重塑员工价值理念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益事业活动,使企业的价值观得到了新提升,建立起一个以追求“以德兴企,诚信经营,爱党爱国,担当责任”为核心的先进文化。
(四)以“三本治理”为依托,努力实现天星集团“十三五”目标。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文明与发展,天星集团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PEC管理模型》的应用是天星集团管理创新的法宝,集团继续把“三本治理”贯通于新的发展蓝图之中,出台了“十三五”规划。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天星集团发展方向,设定了控制煤焦产量,加强煤焦质量,逐步向绿色环保倾斜,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以第三产业服务业逐步替代第二产业的方向。以新的思维调整集团的经营思想和战略目标,将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提升发展质量,改变发展方式,提升全体员工的价值追求,作为新的目标,在“十三五”新一轮的发展中,重新布局,对公司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在“三转”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新的要求,为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四大建设设立了新的目标,并继续系统科学完善和推进 “一五六”工程的实施。天星集团正在积极将人本思想、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的发展动力,强力提升传统产业,果断关闭落后产业,依托现有综合资源,利用合作或协作等方式,加快新项目的引入和落地,不断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全面实现集团公司转型、跨越发展。为新型产业的崛起掀开了新一轮的攻坚战。天星人将在集团董事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规划目标,树立大局意识,目标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再创辉煌业绩。集团已确立了“创造绿色财富,建设幸福企业”的宏大目标、“强企报国,履责利民”的企业使命、“自强不息,挑战超越”的企业精神,天星人正在为建设“实力天星、活力天星、魅力天星、文化天星、幸福天星”而努力奋斗。
四、“PEC管理模型”的实施效果。
天星集团全面导入PEC管理模型,经过10多年的实践,企业开始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由企业管理向法人治理转变,由传统的集权制向分权制度转变,由机会型发展向制度型发展转变,完成了从一个物流运输企业单体企业向一个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企业集团转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其外在的表现是产业发展,而内在的突破是一种文焕的嬗变,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战略的升华。
PEC管理模型在天星集团的应用和实践,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些疑难问题,让企业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易学习、易理解、易操作、易见效的管理工具。通过实践,企业深切地认识到,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产权制度是基础,工程经济是核心,企业文化是关键,三者互为依存、互相影响而又互为保障。只要善于从这三个管理唯独中灵活地把握操作要领,这一管理工具就能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天星集团通过实施PEC管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从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12年来实施PEC管理累计效益额达6.462977亿元,平均年度效益额达5385.81万元,为天星集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以下一组对比数字可以看到天星集团的发展变化,公司的员工由1000多人发展为3000多名;公司的资本从10亿多元到总资产三十多亿元,由单一经营到拥有七大板块的多元产业格局;由过去的本土创业,走向异地发展。天星集团的发展呈现出了两个显明的变化特征,一是延伸了发展领域,由过去主要依赖于能源产业转向了新型绿色产业和资本经营,由单一的流通贸易,走向了实业经营和资本经营;二是拓展了发展空间,发展的触角也由本土走到了异地,走出了山西,走向了全国。同时在责任文化的引领下,天星集团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以“强企报国,履责利民”为使命,不忘回报社会,关注民生事业、社会公益事业有口皆碑,比比皆是,即到目前为晋中市、灵石县的新农村建设、捐资助学、贫困救助、老年事业、文化事业、环保事业、光彩事业、产业扶贫事业累计已达8000余万元,受到了社会的赞誉。天星集团坚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共赢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产业转型,由粗放型向节约型,传统型向现代型,经验型向创新型,机会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传统能源向生态绿色产业转变,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极大地生态效益。